2025-09-23 18:40:17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 浏览数:0
9月15日至19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青岛农业大学承办的“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暨‘学术山东2025’:社会科学名家指导课”在学校博学楼圆满举行。来自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的40余名青年学者及省社科联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齐聚青农,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研修。期间,校党委书记潘军,校长赵金山分别接见了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峰、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宗杰等专家一行,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就深化校地社科领域合作、助力青年人才培养等议题交流意见;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郭尚敬全程陪同会议,统筹协调研修班各项保障工作。
本次研修紧扣“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社科研究范式革新、新质生产力发展、科研能力提升,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辅导授课。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熊明辉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结合数字法治、逻辑论证等研究领域,阐释AI技术在文献分析、跨学科研究、伦理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与风险防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从“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与安全治理”视角切入,指出当前大语言模型因行为主义训练局限难以实现灵活伦理决策,为青年学者构建“技术创新与人文规范平衡”的研究思维提供了深层指引;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聚焦“DeepSeek应用部署对社科研究范式的影响”,结合自身在大数据计量经济、投融资领域的研究经验,剖析大模型技术在数据处理、分析建模等环节的应用场景,助力学者提升研究效率;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峰围绕“最新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深入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山东实践,结合我省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海洋经济等领域的突破成果,为青年学者找准研究与产业结合点提供指引;山东大学消费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臧旭恒以“科学研究经验分享”为主题,结合长期从事课题项目工作的丰富经验,从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破解申报堵点难点;山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华臣、山东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赵晓霞以“对策建议报告的撰写”为主题,从“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出发,结合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系统讲解如何精准选题、常用写作框架与实际操作技巧,为青年学者搭建起“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衔接桥梁。
学习期间,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宗杰主持召开社科青年人才团队座谈会,围绕青年人才成长现状、社科青年人才培养路径等问题,学员们结合自身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享体会,并对下一步社科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提出意见建议。杨宗杰与学员们充分互动,针对大家提出的“跨学科研究资源整合”“青年学者科研成果转化”等困惑逐一回应,为下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贾凡胜、聊城大学社科处处长丛振、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牛浩等3位青年学者围绕自身研究方向,分享学术观点,交流学术心得,互鉴经验成果。此外,研修班还安排了特色现场教学环节,与会领导和专家一同参观了青岛农业大学农机展馆与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助农直播间等,实地了解学校在农业装备研发、科技助农实践等领域的成果,对学校立足“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与成效给予高度认可。
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作为本次研修班承办工作的主要单位,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全程深度参与研修班组织协调与服务保障。同时结合学院在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治理等领域的研究积累,为现场教学、学员交流提供专业支撑,助力学员将AI技术与农业社科研究实际需求精准对接,为研修班高质量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充分展现了学院服务全省社科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的责任担当。
作为我省社科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品牌活动,本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是青岛农业大学发挥学科特色与办学优势、服务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实践。学校依托深厚的农业社科研究基础,精心搭建高层次、跨学科的学习交流平台,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学思践悟”的优质载体。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研修不仅系统学习掌握了AI技术在社科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更明晰了服务国家战略与山东强省建设的研究方向,未来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推动科研范式创新,产出更多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青岛农业大学将以此次研修班承办为契机,持续深化与省社科联及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在农业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研究优势,进一步完善社科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为我省培育更多具有跨学科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社科人才贡献“青农力量”,助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