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信息
    • 学院概况
    • 领导团队
    • 机构设置
    • 共建机构
    •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培养方案
    • 教学实践
    • 教学教研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信息
    • 专业介绍—学术型研究生
    • 专业介绍—专业型研究生
    • 招生与就业
    • 培养与管理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外聘专家
    • 教师介绍
  • 学团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团活动
  • 学术科研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实践调研
    • 政策建议
    • 校友之家
  • 国际交流
    • 互访留学
    • 合作研究
  • 招生就业
    • 学院介绍
    • 本科培养方案
    • 本科专业介绍
    • 国际硕士培训项目
  • 意见建议
  • 主题学习教育
  • 就业招聘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教学科研
首页 >导航栏目 > 新闻动态

青春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践路(二)实践团队赴平邑县、寿光、莱阳,共谋乡村产业振兴之策

    2025-07-31 17:58:49           浏览数:0

  7月23日,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立足农业资源禀赋,铺就红色“共富”新路——赴临沂市平邑县实践服务团走进临沂市平邑县,通过探寻特色产业的振兴路径、汲取时代先锋的榜样力量,深入挖掘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指导老师田相辉、孙芮乔和 11 名实践队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一、挖掘特色产业,争创振兴亮点

  首先,实践团队来到了地方镇黄桃产业基地,实地探访当地罐头产业发展路径。在这里,队员们系统了解了产业从标准化“筑基扩链”、品牌化创新驱动到打造区域“罐头名片”的发展脉络,直观感受到其产业的创新活力与生态化发展布局。随后,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龙头企业蒙水集团。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其覆盖黄桃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设计、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模式。集团通过“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带动周边超过10万农户、年助农增收超1.2亿元。此次参观让实践团成员认识到,明晰产业升级路径与发挥龙头企业全链条带动作用,是实现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

 

  二、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九间棚精神是沂蒙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的生动体现,它展现了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实践团成员踏上故道,到达九间棚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的各种图片文字向成员们详细地展示了九间棚村这几十年来发展的壮阔宏图。在九间棚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艰难历程中,以刘嘉坤为代表的九名党员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九间棚党员干部和群众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九间棚奇迹。这份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让实践团成员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今日山水相依的绿色发展图景,正是先辈们用热血与坚守铺就的根基。

         三、调研乡村实况,助力振兴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深耕齐鲁大地”小分队深入潍坊寿光市3镇9村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调研,通过问卷与访谈发现当前面临三大核心困境:作物增收乏力。受市场波动与农资成本上涨影响,种植收益逐年降低,村民种地压力增大;零工就业渠道显著变窄。当地及周边零工需求锐减,村民难以通过打零工补贴家用,消费变得更加谨慎;农业技术培训遇冷,村委农机站提供的培训村民参与度极低,村民反应内容缺乏新意、脱离实际需求,效果不佳。“深耕齐鲁大地”小分队深刻认识到:政策红利落地需更精准对接农民需求。提高农作物收益、拓宽多元化就业渠道、优化技术培训模式,是破解当前寿光乡村发展困境、实现可持续增收的关键。小分队将系统分析调研数据形成报告,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务实建议。

  此次实践调研,实践团成员即见证了特色黄桃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也深刻感悟了九间棚精神的时代力量,同时直面寿光乡村发展中的现实挑战。大家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既需要产业发展的硬支撑,也离不开红色基因的软实力。实践团成员表示,必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实践成果与精神力量,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在强国复兴的征程上贡献青春智慧。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青春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践路(一)实践团队赴平邑县,共谋乡村产业振兴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