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3 08:39:54 浏览数:0
包艳杰,1985年2月,女,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任职情况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管理系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乡村社会学,农业文化遗产
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
1.《花入寻常百姓家:以<广东新语>为中心的花卉与时间感》,《青海民族研究》,2025(1),1/1,CSSCI(扩)
2.《如何“过日子”:河南刘村笔匠农工相辅的日常生活分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4(03),1/1,CSSCI(扩)。
3.《文化接续性视域下的农业文化遗产》,《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2,CSSCI。
4.《在水—土—田的框架里理解乡土中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1,CSSCI。
5.《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融入高校耕读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古今农业》,2023(1),1/1.
6.《互惠观念下的多元共存—费孝通思想中的黄河文化观探幽》,《学术界》,2021(8),1/2,CSSCI。
7.《文化遗产与滨海旅游业深度融合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中国海洋经济》,(第九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月,1/1。
8.《唐宋时期中原田野的水土环境与植被景观》,《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2),1/1,CSSCI(扩)。
9.《王建革环境史研究述评》,《鄱阳湖学刊》,2017(3),1/1。
10.《汉代因时耕作研究—以<四民月令>为中心的考察》,《农业考古》,2016(1),1/1。
11.《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视角下的“春捂秋冻”》,《农业考古》,2015(3),1/1,北大中文核心。
12.《唐宋时期华北冬小麦主粮地位的确立》,《中国农史》,2015(1),1/2,CSSCI。
主持项目
1.纵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农业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研究,河南省软科学项目,主持,2020年,已结项。
2.纵向项目:以山东农业文化遗产为旅游吸引物构建互惠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项目,主持,2021—在研。
3.横向项目:快乐小农人,河南省君容文化传播公司,主持,2019-2020年,已结项。
决策咨询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新乡村建设路径—中原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策略研究》,地厅级领导肯定性批示,2018年,1/1。
主讲课程
《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管理文秘》《电子政务》《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教程》